新闻
米乐M6 M6米乐小公司管理越少越好
导语:为什么小公司应该做减法?要在哪些地方做减法?具体该怎么做?本文与你一起探讨。
雷军最早也是这样的,他最早办了一个三色公司,做过装机,软件开发,倒手电子元器件,连打印的活儿都接,做得很多,但陷入了困局。
后来,雷军得出了结论:其实大到公司布局,小到定义一款产品,要不断收敛,克制贪婪,少就是多。
苹果也是如此,乔布斯离开苹果后,苹果的产品越来越多。1997年,乔布斯被请回苹果,乔布斯大刀阔斧砍掉了不同型号的产品,砍掉了70%。
用专注这一招,让苹果从1997年亏损10.5亿美元,到1998年盈利3.09亿美元。
尤其是公司还很小的时候,你的人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反而要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一处以多胜少。
所以偶尔会有一些老板告诉我,他的业务做到了一千万、两千万,要做第二曲线,我都会建议他,暂时不要做。
中国任何一个行业,最少都有一年几千亿的规模。与其胡乱折腾,还不如先把现有的业务做好再说。
国有国法,司有司规,公司需要制度,哪怕公司只有三两个人,都需要有制度和管理。
业务人员要和经销商打交道,或者在终端门店和客户打交道,肯定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的交往。
以前的会计、财务就是一刀切,不给报。或者报销很麻烦,业务人员有时候甚至要贴钱,员工的积极性就不强了。
很多公司,有着各种各样的制度,比如要做各种各样的表格,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填这种、那种报表,拜访客户时间反而没了。你看,变成了,对业务没有任何帮助。
制度、流程、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们核心是为了帮助我们规范流程,提高效率的,是为我们服务的,不能让管理大于经营。
尤其是当前的时代,不能简单做传统的管理,比如一些公司,当业务不好的时候,就管得很细,关心有没有打卡,有没有迟到,迟到了就罚款。所以会有“管理一严,就有人辞职”的表象。
在公司还很小的时候,这时候,资源很M6 米乐少,不一定能吸引到非常全面、背景又很强的人加入。
你可以用你的愿景,找某一方面牛的人加入,他在某一个方面比你强,他能够独当一面,能和你互补。
所以招人, 一定不能省时间、省精力,反而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找合适的人,做到互补,搭建出牛的团队。
因为你的业务没有发展起来,这时候,更要关注的是人效,能招一个人,就不要招两个人。
这时候公司人数较少,层级也很少,为了拿到结果,为了效率,更需要管理者躬身入局,带头冲在业务一线,提高团队人效。
在生存阶段,公司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所以需要他自驱,招聘时,我非常喜欢自驱的人。
有自驱力的人,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很高,不需要听别人的指令,就会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
没有自驱力的人,你苦口婆心跟他讲一大堆,但他油盐不进。就只能靠抽鞭子,你抽一下,他就动一下,管理太累了,在公司拼命打粮食的时候,把精力用在“教育”员工上,是最大的浪费。
就是他有主动性,不是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是会主动思考,举一反三。
就是有始有终。一件事往往需要很多人协作,不是让事情在你这一环断掉,能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就是要看他在低谷的时候,在面对困难时,是什么心态,以及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很多员工比较玻璃心,你骂一下他会哭,这个人如果很脆弱,管理者也不敢培养他。
具备自驱、靠谱、皮实、精进这四类品质的人是千里马,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千万不要放过。
最后,小公司,管理越少越好,要做减法。战略上做减法,少就是多;制度上做减法,为经营服务。组织上做减法,提高人效。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张丽俊
前瞻产业研究院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