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栗超:M6 米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合作社
平原籍海归硕士栗超回乡种地,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合作社——每亩粮田多收入 300 元
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栗超,在平原县王杲铺镇王杲铺村可谓家喻户晓。毕业后他谢绝了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的邀约,毅然选择回乡种地,乡亲们对此都有些不解。
4月8日这天,阳光明媚,一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青年男子,蹲在麦田里察看小麦长势,他就是栗超。“你看,小麦叶子出现这样的斑迹,应该是缺少微量元素或者其他原因,我得拿回去好好研究下。”
“在德国学习的时候,我就对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比较关注,考察过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植保无人机施肥、自走式育秧、农业物联网……这些先进技术完全颠覆了我对农业的传统印象。回家搞农业,兴许是条不错的路子。”栗超说。
2011年回乡后,栗超筹集资金、做市场调研,发现王杲铺镇虽然是京津冀蔬菜产业基地,有着几十年的蔬菜种植历史,但长期以来群众都习惯于单打独斗,规模化种植效应得不到体现。“还是要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栗超表示。米乐 M6他找到王杲铺镇委,谈规划、谋发展,最终成立了杲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7个支部领办合作社的300多个蔬菜大棚和1000多亩农田加入。栗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合作社管理上下功夫,细化组织架构;在战略规划上超前谋划,迅速调整产业布局;对接科研院所,引入良种,提高产能。
专业人士种地,就是不一样。当年合作社一亩农田就比散户多了300元的收入,一个大棚更是比一般菜农增收3万元。
2019年,王杲铺镇委政府为了彻底解决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同质化经营导致的无序竞争,牵头成立了杲城合作联社,并推选栗超为理事长。他将联社公司化管理,成立农资集采、技术指导、经营销售等部门,各司其职,管理运作。发挥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大型农资生产厂家,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供需对接。发展至今,合作联社吸纳了全镇50多家支部领办合作社的1000多个蔬菜大棚和1.2万多亩粮田,同时为百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去年,合作联社营收达到3000万元。
“习多次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栗超说,的二十大和今年的两会都关注乡村振兴,这让他种地更有信心了。